科学网(kexue.com)讯 六一儿童节永远是孩子们最喜爱的节日,无论大人还是孩子,曾经都盼望着这天的到来。60年代、70年代、80年代早已成家立业,虽然曾经的游戏没有如今这样的奢华、这样的可以,但曾经它们带来的欢乐仍历历在目。科学网盘点了曾经年代最流行的游戏。
斗鸡:男孩子的最爱,比起天价的玩具它最大的好处就是零成本。这个游戏当然跟“鸡”无关。两个人每人都把一条腿绕到另一条腿上,用手抱住,一条腿站立,然后互相碰撞,谁被撞倒就输了。
跳房子:女孩子的最爱,而且依然零成本。游戏规则也很简单,比起“暴力”的斗鸡,它更加温柔,在地上画一栋楼,中间分层,最下为一层,最上为天,拣个石头扔一层,单腿跳一层,再拣起来扔下一层,一直跳到天。
滚铁环:这似乎是当时学校的必备运动项目,一根铁棍,前面有个弯钩;一个铁环,然后用棍子前面的弯钩推着铁环走。家长们也通常会自己制作铁环给孩子们玩耍。
抽陀螺:还有人叫它抽汉奸,一个小陀螺形状的木块,一根系有绳子的鞭子,抽打陀螺叫它保持转动。近日流行的影片《盗梦空间》或许就受到了抽陀螺的启发。
沙包:所有家长都会为自己的孩子制作沙包,一块布,几粒黄豆就可完成。女孩子们喜欢把它当做毽,而男孩子喜欢将它扔来扔去。一个小小的沙包可以变幻出多种玩法。
打弹弓:战斗成为当时男孩子的特性,没有枪的孩子会在家里制作弹弓,利用石子打瓶子,甚至小鸟,虽然有一定危险系数,但仍然深受男孩子的喜爱。
跳皮筋:没有哪个女生不会跳皮筋,这也并非男生的游戏,如果当时哪个男生加入了女孩子的跳皮筋组织,将会带来“致命”的嘲笑。
翻绳:一个小游戏也可以玩出多种花样,不同种类的形状需要对手去制作,如果绳子乱掉则被认为失败。
拍洋画:小小的卡片上有各种卡通图案,需要放在地上用手大力拍击,如果洋画反面也会被判断为胜利,所有洋画将收入自己的口袋中。不过回家等待的就是家长的责骂,以及使劲洗手的“惩罚”。
弹球:当时最流行的球类运动,远超足球篮球,男孩子们拿着小玻璃球弹来弹去,谁的命中率高最后的战利品也多,不过由于也是在地上进行作业,回家后的待遇与拍洋画相同。
铁皮玩具:国产的“高档”玩具,由于是铁皮制作,它更加结实耐玩,青蛙上弦后可以自己跳动、还有会下蛋的小鸡、走路的机器人等等。
电子游戏:70、80后为之疯狂,比起现在的电脑游戏,当时的游戏画面确实不敢恭维,但寒暑假中的孩子们整天都愿意泡在电视机前,魂斗罗、超级玛丽仍为现在的经典。
变形金刚:堪称所有玩具中的奢侈品,所有孩子将它视为掌上明珠,但当时极高的手机使多数家庭敬而远之,如今变形金刚再次卷土重来,在柜台前不难发现,买它的大人远远超过孩子。
(科学网kexue.com 乔尔)
相关阅读
声明:科学网(kexue.com)独家稿件,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